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2023年7月9日至10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追寻泉州记忆,赓续华侨文化”实践队深入泉州侨批馆和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调研泉州华侨故事、品读华侨精神,感受侨乡泉州爱国华侨的浓浓家国情怀和为家乡建设付出的巨大贡献。
聆听侨批故事、领略侨批文化、感悟华侨精神
首先,实践队来到位于中山中路345号的泉州侨批馆,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泉州侨批馆)暑期公益讲解员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讲解员热情地为我们讲解爱国华侨们与泉州的古往今来,“在二十世纪初,爱国华侨们已经遍及了东南亚各地,在不同的国家奋勇拼搏,建立了自己的事业。“批”字在闽南语中代表的书信的意思,因此侨批就是指华人华侨与家乡眷属在通信来往过程中产生的书信情况。” 讲解员介绍道。华人华侨们通过批来为家人们“报平安”和交代自己的近况,让家人们能够放心,一封封侨批承载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和绵绵的乡愁。
图1 实践队成员与讲解员进行深入交流
队员们通过与讲解员的深入交流,更加了解泉州华侨的艰苦生活。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而且当地的人们会给外来人员很多的限制,很难想象在当时那样艰苦的环境下,爱国华侨们是如何漂洋过海下南洋和面对人为因素的层层阻碍,在东南亚各地站稳脚跟,并且开创事业。令队员们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泉州日报在1938年3月24日报道的位于菲律宾碧瑶埠发生的大火灾使得许多华侨的艰苦建立的产业毁于一旦,实践队成员为爱国华侨们克服各种磨难在异国创业的勇气和毅力而感到由衷的敬佩。
图2 华侨“创业难”资料展示
爱国华侨们在背井离乡、顽强拼搏之后并没有选择安逸闲适的生活,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返乡投资企业、兴办教育,大大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和有力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图3 爱国华侨们回馈家乡
通过聆听侨批故事、领略侨批文化、感悟华侨精神,实践队成员对爱国华侨们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激起了实践队成员们积极进取、报效祖国的斗志。通过深入挖掘泉州华侨历史文化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大力弘扬老一辈侨胞吃苦耐劳、顽强打拼、勤俭节约、回报家乡等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图4 实践队成员与讲解员进行合影
爱国华侨,心系家乡,造福桑梓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进一步学习了解泉州爱国华侨们在过去生活、发展以及回报家乡的历史过程。我们了解到,18世纪以后“南洋”逐渐成为了如今东南亚的泛称。爱国华侨们下南洋之后,在异国他乡从事着采集橡胶、挖掘矿物等多方面的工作,付出了很多辛勤的汗水。在这片充满梦想、机遇与变数的地方,泉州人曾经演绎了许许多多动人而心酸的故事,这里有着数不清的成功与失败,痛苦与欢乐,生存的不易与创业的艰辛,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但爱国华侨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坚持与奋斗,为居住国的独立与繁荣付出了巨大劳动与牺牲。他们心系故土,在获得成功之后,为家乡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5 泉州籍爱国华侨个人语录
从华侨历史博物馆中,我们得知在家乡造桥修路是泉籍华侨华人的优良传统,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华侨返乡造桥修路延续不断,极大改善了侨乡的交通出行条件。设立教育基金,成为了改革开放后泉籍华侨华人在家乡捐资办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泉籍华侨华人同样注重家乡的文体事业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侨捐博物馆、文体中心、体育场馆等文体场所在泉州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丰富了侨乡人民的业余生活。正是在这样的一群热血拼搏、心系家乡和祖国的爱国华侨们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如今经济、教育等方面蒸蒸日上的大美泉州,我们将永远对感谢他们的贡献,并且向他们学习,有朝一日能够回馈家乡,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