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院积极开展暑假“三下乡”活动,2022年7月8号,机电工程学院“品泉州历史,寻时代精神”实践团扬帆启航,共同奔赴泉州,对泉州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我们制定了一条泉州市历史文化的访问入线,由文庙——关帝庙——西街——泉州博物馆进行文化的探访和研究。
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为泉州文庙及学宫,泉州府文庙拥有悠久的历史,里面收藏着大量的古代文化,例如南音,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内容之一。还有木偶戏,已经被纳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对于文化的流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看到其光辉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重视那些即将被遗忘的古文化,例如,泉州古文化中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它目前已被纳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现已失去流传的八佾舞。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从各方面都展示了古代泉州“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
图1:泉州府文庙正大门
图2:殿内的石柱雕像
图3:实践团在文庙门前合照
关帝庙,是一个充满着人间烟火气的地方,人们通常来这里烧香拜佛,这一历史文化已经在泉州延续了世世代代。每年到这里面进香的都有数十万人,它也沟通着海峡两岸人的桥梁,家乡住在山东的王骏泽队员表示道:我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能够感受到这里人间烟火气这么浓厚!于此,他亲自实践参与了烧香拜佛,来感受泉州古代文化的浓厚气息。
图4:实践团成员在关帝庙烧香拜佛
接着我们采访了西街一家文创企业的创始人黄跃昆先生,黄跃昆先生和我们交流道:他当初做文创产品的初衷是他在2014偶然间听到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上说道: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这让他想起了泉州滴水兽作为历史古代建筑文化的一抹特色,寓意着年年有余,平安喜乐,同时它也是文化交流融合下的产物,还有石敢当,它是立于巷子里面的小石碑,古代有保平安、驱妖邪的作用,是泉州古文化在今天的现代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于是他把历史文化融入到了现代文化中去,在今年的八月,他将和厦门SM城市广场工作人员一起举办一场文化交流活动,其中的作品就有滴水兽和石敢当两个作品,他想让这些象征着历史意义的作品能够流传在人们的心中。
图5:西街泉州府里的滴水兽
图6:石敢当雕塑
图7:实践团成员与黄跃昆先生交流泉州文化、拍照留念
最后我们到达了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探究闽南文化的由来,在探寻泉州博物馆后,我们发现,闽南文化是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中原河洛汉人南下与闽南原住民交流融合而形成,经宋元不断吸收阿拉伯等外来文化而臻于成熟,习近平曾经在中国十大文联说道: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闽南文化由生活在这里的人一代代传承,共同创造,展现出了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时代精神,它还与历史上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引发中外文化互动,一代代传承下去,延续下去。
图8:泉州博物馆正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