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12:30分,10级测控的王朝悦同学在理工楼会议室分析他在荷兰温德斯海姆应用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温校”)做交换生的这一年里的学习见闻、亲身经历和切身感想,为我系今后的教学改革及改变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系主任林育兹简要介绍了我校与温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的即:我校与温校的办学目标同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而不同点在于为什么学生去了温校后能够静下心来吃苦去学习。
王朝悦同学介绍到,温校的占地面积较小,所以没有校舍和食堂,在温校就读的学生都要在学校附近租房,自己料理生活,做兼职补贴生活费。他说:“我在荷兰这一年从未打过游戏,因为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首先是自学,温校的上课模式为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的任务是做引导。老师在每节课的前15-20分钟里列出所要学习的章节的脉络体系,并列出学习此章节应阅读参考的书籍,剩下的时间就需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发现不懂的问题再去找老师解答。学生们在每学期都要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个项目,而做项目的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就是在理论课中所学的知识。
在课程设计上,温校每学期开设的理论课都围绕这学期要做的项目开展,王朝悦同学以温校机电系电子专业大一开设的项目和课程为例:温校大一的项目是做机器人车,而温校大一开设的课程有:电路分析、高等数学、电路物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编程、项目策划、小组合作等。
系主任说:“看了温校的这种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用了多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用到的知识有多少是自学的?”王朝悦同学也认为:“在我们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学生都被惯坏了,导致没多少人愿意自学,都认为反正老师会讲。”
系主任让大家讨论能否把这种教学模式引入我系以后的教学中。在讨论中有老师认为:“我们的学生与温校学生的观念不同,温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很强,另外在这种大环境下,引入温校的教学模式很难。”辅导员赵新根说:“我对我们的同学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我们可以用这种教学模式设立一个实验班,来看看效果。”

对于动手实践,系主任认为温校这一点做得很好,每学期做一个项目,把这学期所学的知识运用进去。他说:“我们的学生还是很愿意动手实践的,这可以从我们的评教中多少看出来一点。每学期的评教中,教实验课的老师的分数往往比教理论课的老师的分数要高,即便是一个老师即教实验课又教理论课,教实验课的评教分数也比理论课高,当然不排除一些其他的因素导致这种情况,但多少也能反映出实际情况来。”
吴安岚老师对温校电路分析和电路物理的课程设置表示很大的兴趣,在讨论中也认为这种课程设置比较先进。而有同学也提议专业课开设的时间太晚,大一刚入学时的热情和兴趣都被磨灭在思修、马克思主义原理、近代史等一些公共课上,提出把这些公共课放在大二下半学期或是大三再修,应提前去修专业课。
最后,本次交流会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