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官网!
 
学科入门指导讲座――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撰稿:    摄影:    发布时间:2013-11-08     浏览次数:7

2013年11月8日16时30分,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测控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席文明教授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主楼3大报告厅为机电工程系2013级全体新生做了关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的讲座,其内容丰富详实。席教授依次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仿生微机器人、教育机器人以及娱乐机器人等让同学们对现代机器人的技术有更好的了解。

首先,席教授由机器人的起源说起。“Robot”一词意为“强迫劳动”,就是可以在人的智能控制下完成的基本任务。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帮助人们做了许多枯燥而危险的工作。它在工作时,只有内部传感器控制自身的运动,没有外部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在工业生产中,此类型机器人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现在,很多高级机器人都加装了视觉传感器,感知外部变换的环境,与之建立简单的交互能力;加装了力觉传感器,感知与外部环境的作用力;加装了触觉传感器,避免与障碍发生碰撞。

而后席教授提出特种机器人是为了某种特殊应用而设计的机器人,它的行为由人提供的现场图像进行控制,而它的动作由自身控制――称交互式控制。特种机器人主要分为管道机器人、营救机器人、深海机器人、军用机器人以及医疗机器人等。例如,管道机器人可以清洗管道;营救机器人可以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进行灾难营救;深海机器人可以进行深海资源的探测;军用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完成军事任务,减少人员伤亡;医疗服务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完成内、外科手术等。席教授主要介绍了医疗服务机器人,此类机器人主要辅助医生完成内、外科手术,具有高进度,可以在手术前进行手术仿真,特别在脑外科手术中应用较多。席教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运用医疗机器人给病人切割和缝合的视频。机器人精准的操作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同学们再次惊叹科技对生活的巨大作用。

接下来,席教授介绍了智能机器人,它们拥有多种内部、外部传感器,能够模仿人结构、动作、表情,具有部分简单的人行为,如笑、怒拍打球。席教授还为同学们展示了各种智能机器人的“绝活”――上下楼梯、“打”乒乓球、跳舞、与人“握手”等,十分有趣。

而后,席教授又介绍了一些彷微型机器人:多腿爬行仿生研究弹跳式仿生研究仿蜜蜂飞行研究还有教育机器人,它是一门工程设计选修课程,内容是设计一机器人进行比赛,是MIT(麻省理工学院)最受欢迎的一门课程。中国国内每年也有一次针对大学生的机器人比赛

在讲述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席教授不止一次的提出――创意很重要。在讲座的最后,席教授请同学们观看了一些特种机器人的片段,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其中一只“Bigdog”让同学们捧腹大笑。这只机器狗在冰面上“溜冰”,一开始险险稳住身体,之后便越来越顺畅,如履平地地跨过“冰湖”;在铺满鹅卵石大小的石头路上行走跳跃,身手敏捷……

最终,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