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充满正气的对话会,让我们吸收了很多正能量。无形中也开导了一些想法不成熟的同学。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对于院长与新生对话会,机电工程系的韩亚璋如此评价。
11月5日,在今年第七场院长与新生对话会上,戴一峰副院长跟财政金融系与机电工程系的新生进行了“心的交流”。那么这场“充满正气的对话会”给新生带来了哪些正能量呢?
通过多种途径认识自己的大学
“从中学到大学,大家要注意的是‘认识与实践’,一个是认识自己,另一个是认识你的大学;有了认识、有了想做的事之后,就是实践你的追求。”对话会上,戴一峰副院长分析了中学与大学的联系。
“我们学院的网站,内容非常丰富,报道非常及时。”戴一峰副院长指出,新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认识自己的大学,他还建议大家通过主楼群3号楼一楼的办学成果展进一步了解学院十年的办学历程、特色与成果,“你还可以跟师兄、师姐,跟任课老师聊聊。”
为了让新生更好地认识嘉庚学院,戴一峰副院长从基本标识、发展愿景、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合作办学、校园文化等9个方面具体地介绍了嘉庚学院的特色。
“我们希望建设优良的学风,希望学生守纪、诚信”,讲到校园文化时,戴一峰副院长重点指出学风建设问题,他郑重告诉大家,嘉庚学院不允许考试作弊,对考试作弊所表现出来的不诚信,给予非常严格的处罚,作弊者将失去拿学位的资格,“大家一定要记住诚信为本。”
实践自己的追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对于如何认识自己,戴一峰副院长指出,“一是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二是认识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他告诉同学们,首先要判断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特别是在转专业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做选择。在认识自己的兴趣之后,就要认识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在实践方面,戴一峰副院长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懂得自主、自学与自律,懂得服务集体、服务社会”三个方面告诉大家如何实践追求。他指出,新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并脚踏实地为之奋斗,把身边的小事做好。他以“小绿”为例说:“嘉庚学院的小绿,既是一道风景线,也是一道窗口,在这上面能体现嘉庚学子的风格、品德和情操。”
在“院长讲心声”环节的最后,戴一峰副院长期望同学们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并祝福大家有一个丰满而快乐的人生。
“我愿意将心里话和院长说”
“你爱嘉庚学院吗,为什么?”这是上一场对话会中学生的提问。在互动环节之前,戴一峰副院长跟大家分享了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更想知道,在校的16600多名学生和走出校园的17000多名校友的答案是什么。“我希望我们的学子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爱嘉庚学院’。”戴一峰副院长的一番深情剖析感染了大家,面对“你爱嘉庚学院”的提问,不少新生大声喊出了“爱”。
在互动环节,除了上传纸条提问,新生们还踊跃举手发问,问题涉及学习、就业、生活各方面。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考研是更好的选择吗?”对此,戴一峰副院长说:“我反对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考研,选择考研一定是因为自己感兴趣,希望在某个领域成为更专业的人才。”
“学院为何不将大学语文作为大学四年的必修课?”对于这个问题,戴一峰副院长的回答是:“我们的学子重视人文教育,这很好。我们会建议人文与传播学院增开相关的公共选修课。但大学与中学不一样,学生不应该一味等着学校的安排,要学会自主学习。如果真的对增加自己的人文知识,培育自己的人文精神感兴趣,还可以自学,成立社团或兴趣小组。”
“我想知道新生应如何认识更多人?戴院长这么好,我们怎样才能经常和你交流?”机电工程系的张凯华问道。“认识人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多参加活动,认识的人就自然变多,这是一个良性的过程。今天,你们就认识了我。如果想经常联系我,可以到我的办公室坐坐,也可以给我打电话。要是你们打电话叫我不要走,我就留在办公室等你们。”戴一峰副院长的话语引来了一阵阵掌声。
对于同学们的每一个提问,戴一峰副院长都认真做了回答。他用真诚的语气、详实的答案、幽默的言谈,让在场的新生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戴副院长与一所不一样的大学。正如财政金融系的赵悦冰所说,“戴院长和我们的对话就像拉家常,感觉很平等很轻松,我愿意跟他说心里话。”而财政金融系的罗慧娴、林欢乐、林玉冰、陆瑶则认为,“戴院长讲话很实在、负责任,院长在会上讲的事,会后就开始落实,在超市、食堂,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已经在改善。通过这样的对话会,我们关心的问题基本上也得到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