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一峰副院长在本学年教研周工作总结中指出:嘉庚学院本学年成绩突出,不足之一是接地气还不够,我校工作还不能很好的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为弥补这个短板,也为机电学院工作更上一层楼,使新学年有全新的起色,机电学院全体教师于1月22日在方亮院长、郑伟副院长的带领下,来到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并举办技术协作研讨会。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简称“厦门金旅”)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大、中、轻型客车整车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公司占地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其中现代化厂房总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总部位于厦门市湖里工业区,现有厦门湖里、厦门海沧、漳州龙池三大生产基地。
厦门金旅已有计划并已开工建设位于嘉庚学院附近的“龙海汽车城”,占地5000多亩。这个汽车城将成为嘉庚学院的近邻,将为机电工程学院与地方经济建设“接地气”营造最佳环境。与厦门金旅的合作将对学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走出了校门,校企双方的第一次接触,持续了整整一天。双方互动内容丰富而充实。
1月22日上午,我们先参观了厦门金旅在海沧的“大巴”生产车间,然后参观了在湖里的“中巴”生产车间。全厂环境优美,生产秩序井然,管理严谨,一辆辆崭新、漂亮的汽车在工人的辛勤工作后,缓缓开出生产线。但是我们看到生产线上没有启用机器人、机械臂、传送带之类的先进生产手段,大部分工作是手工操作的。这一方面使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装配的瑕疵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许多工序对工人也存在健康隐患。
厦门金旅要建设新的“龙海汽车城”,新世纪新的生产线,必然要技术升级,加入自动化生产元素,强化计算机对生产线的控制与检测。因此我们的校企合作空间宽广。
下午,双方的技术协作研讨开始,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厦门金旅领导及技术人员有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副主任林建龙,工艺管理部经理兼环保办主任江文杰,品管部经理邓庄,技术中心开发设计部平台室主任胡美应,工艺管理部工装工艺师林长山先生,品管部质量整改组组长钟晨,事务部兼人力资源部副经理杨菲,招聘经理傅丽珊,培训专员费顺超。研讨会持续了约三个钟头,始终在友好、认真、严谨的气氛中进行,使双方与会人员收获满满,收益匪浅。
我院三位老师对三个课题进行了演讲。
方亮院长演讲的题目是:介绍“工业4.0”。先阐明“工业4.0”的概念及框架结构,再论述“工业4.0”对汽车工业的机遇和挑战,接着介绍智能化汽车工厂的实例。“工业3.0”时期处于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时代,“工业4.0”时期处于信息物理融合和智能制造时代。“工业4.0”是指利用物理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工业4.0” 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照此推断类似厦门金旅这样的企业,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工业3.0”,所以厦门金旅的技术革新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尤晓萍老师演讲的题目是:3D打印技术。他介绍了3D打印设备的分类之后,结合3D打印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情况,介绍各种打印工艺应用的方向和优缺点。最后还介绍了我校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取得的科研成果和设备。通过设备的开发推进学生的培养,即培养了学生,也锻炼了师资。
魏雅君老师演讲的题目是: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四大工艺:冲压,焊接,喷涂和装配。冲压设备中,机器人主要起上下料搬运。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最多,占到机器人在汽车领域应用中的31%,焊接机器人对来料精度和上下料精度要求高,对于客车粗放形物料加工挑战大,是国内外许多厂家久攻的课题之一。装配线一般使用并联机器人,SCARA机器人和AGV小车,六轴机器人。魏雅君老师演讲中采用了许多动画表演,十分形象的说明了自动化生产对比人工生产的优越性。
贾檀老师结合厦门金旅的三个技术或工艺难题,拟定了三个毕业设计课题,已有三个在厦门金旅毕业实习的学生,选择了这些课题,课题指导老师由校企双方各出一名,实现联系实际、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教与学接地气的目的。研讨会上贾檀老师简要介绍了这三个课题的内涵及要求。这三个毕业设计题目是去年与企业征集而获取到的,这是机电学院教师务实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全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老师本着实现目标去教,这种模式必将有强大的生命力,带给学生真正的技术体念,结果是我校办学更接地气。
参加会议的厦门金旅领导及技术人员认真听取了研讨内容,认为很有启发,也先后发言。林建龙介绍公司技术中心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及产品研究情况。江文杰介绍公司龙海基地建设情况。胡美应、林长山、邓庄、钟晨介绍了2018年度、2019年度厦门金旅内部的研究课题。林长山先生还阐述了与学生毕业设计相关的一些看法,确认校企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使一种新的模式。
下午五点我们结束了访问。这种新颖的校企合作形式,可以促进我校加强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联系,提高教师队伍应对新技术浪潮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进入社会时具备的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