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官网! 学校网站 学工平台
专业设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院情概况  专业设置

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介绍

车辆工程学科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但同时又是多学科融合特色鲜明的学科,现代汽车作为方便、安全、快捷、舒适的代步工具和货运工具,已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功业的规模及其产品的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以说没有那一个发达国家不重视汽车行业。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加入WTO所提供的有利环境。中国的汽车行业目前处于销量世界第一,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水平,围绕汽车研究、设计、制造、后市场等而形成的汽车相关产业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且竞争激烈的领域,是我国典型的支柱产业,需要大量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人才,同时汽车后市场的迅速扩张,也迫切的需要高级技术服务人才。

本专业具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且治学严谨,学科方向相互支持并稳定的高水平教学梯队。在成立之初就开办了多期机电工程专业汽车电子技术方向的培养,建立了总资产400余万元的实验室,完全具备了开设车辆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并逐年增加建设投入。此外,本专业师资力量突出“双师型”特征,一方面积极建设理论功底深厚的校内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挂钩,吸引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士成为本专业的联合导师为后续提升本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

本专业紧密结合我国汽车产业以及汽车后市场产业,特别是与厦门地方汽车整体产业有着较为紧密的联合,在厦漳泉汽车产业建设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以及人才联合培养问题上有自我特色的贡献,并与地方相关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进行紧密的科研开发研究合作。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基础,并掌握汽车结构与理论、汽车设计与优化、汽车服务与营销等较系统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应当具备汽车极及零件部件设计、实验、检测、诊断、维修、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成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也能解决一线技术问题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建设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典型特色:

特色一:具有体现学科综合和产学结合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与企业界、科研界紧密结合,通过基于新生态化的产学研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分吸收企业界和科研界先进的科研成果,在强调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需求,注重多学科融合方式让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根据上述原则,修订了具有车辆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按照这种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学习。

特色二:构建反应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在培养体系中,构建了由培养计划内的基础级、专业级、综合级等三等级和培养计划外的技能层和创新层两个层次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设立工程技术前沿和创新实践学分,构建4个工程教学实验技术平台和2个创新与工程训练相关实践技术平台,将大学生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学分计算等各种措施为学生应用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这种层次化特征明显的实践教育体系对培养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

特色三:建立多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国际化的综合创新能力提高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几级与德国、美国以及台湾地区诸多工程运用型高校的车辆工程专业,以及国际著名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进行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及优质教学资源,采取消化、吸收和结合国内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进行再创新的方法,为我院多途径培养有特色的车辆工程国际化人才的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

特色四: 通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依托学院丰厚的科技资源和较强的科研力量,通过各种学生科研和学生学科竞赛的活动来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专业课外科技活动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从大一到大四均有“创新或创业”类的竞赛。

特色五: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深化科研反哺教学,努力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是我校为数不多的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专业建设过程中与校企科研平台建设相融合,通过平台建设丰富专业建设的内涵与外联,培养真正服务于企业和行业的优秀人才,同时体现本“双创”专业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以及市场需求为一体的特色。

专业建设者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双创”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要求学生毕业时需提交不低于1项“双创”成果。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与维护,以及现代汽车企业设计及管理方面等领域工作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适应面宽,毕业后除可继续攻读车辆工程方向的研究生外,也可在从事整车设计、关键零部件设计、汽车维护维修、汽车科学研究等工作等领域从事研发、技术支持及项目管理等工作,或在大专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车辆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车辆类人才。毕业生能在整车厂、汽摩配厂、汽车技术服务单位、汽车科研单位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整车设计、关键零部件设计、汽车维护维修、汽车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1. 基本要求

 l.身心素质方面,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身心健康,毅力顽强,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初步的军事理论和国防知识。2.知识结构方面:具有科学严谨,動奋踏实的学风和实干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及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3.专业能力方面,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图学、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电工电子和自动控制等基础知识:具有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车辆工程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产品开发和销售、技术研究等专业能力和较好外语应用能力。(三) 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四年,学习年限三至六年。(四) 学分说明毕业最低总学分160。(五)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 必修课介络1.车辆工程学科概论(1学分,12+4,课时)课程目的: 本课程将指导大一新生了解车辆工程专业与行业,了解学校车辆工程学科专业优势和科研平台及其相关实验室设备,尽快融入到高校的学习中,建立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兴趣、情感和责任心,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认识车辆工程专业、认识车辆工程行业、认识车辆工程专业的平台、认识车辆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车辆工程专业的学习方法及车辆工程专业的考研和就业。讲课内容:本课程主要是一门介绍性和交流性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能积极的培养起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拓展学生在车辆知识方面的宽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院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现代汽车的结构和一些汽车方面的基础知识。2.工程图学(A) I(3 学分,32+32 课时)使用教材: 《机械制图》(第6版),何铭新、钱可强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研究绘制及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是机械制造设计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一般适合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安排计算机辅助制图、一级减速器零件测绘等实践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机械图样手工绘图及计算机绘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绘制和阅读常见零件图和中等复杂装配图的能力,为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打下重要的础。  

讲课内容: 使学生掌握阅读常见零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了解标准件和常用见的规定画法、

了解并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按国标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并熟练掌

计算机辅助制图基本技能。

3.工程图学(A) II (2 学分,16+32 课时)

使用教材: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董怀武、刘传慧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课程目的: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及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侧重于零件及系统结构图的设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机械图样进行手工绘图及计算机绘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讲课内容:

(1) 理解并掌握常见机件的表达方法;

(2) 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

(3)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4)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测绘方法、步骤;(5)能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按照国标绘制机械零件和装配图。4.电工与电子技术(4学分,64课时)

使用教材:

《电工电子技术》,林育兹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由电路基础、电机与控制、电子技术、电工测量及安全用电四部分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电工学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课内容: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单相交流电路、三相电力系统、电路的暂态分析、磁路和变压器、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等内容,其中,前五部分主要介绍电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着重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暂态电路进行研究,并介绍安全用电知识; 后三部分主要介绍变压器、电动机、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器件结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着重研究电工理论及其器件在工程上的应用。



5.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1学分,32课时)

使用教材:《电工学实验》,林育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课程目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是配合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课而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其目的是使非电专业的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开端。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工测量仪表和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测量技术、一般验证及基本调试方法,从而得到“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

实验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实验、电路原理验证实验、交流电路设计实验、电动机拖动实验、仪器仪表测试、虚拟实验等。

6.机械设计基础(4 学分,64 课时 )

使用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王宁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课程目的: 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以及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讲课内容: 机构学以及机械设计方面典型机构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学习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步骤、获得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拟定机械运动方案。

7.单片机原理与应用(B) (3 学分,32+28 课时)

使用教材:《单片机应用技术》,倪志莲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年6 月。课程目的: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机电工程系的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机械自动化专业。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一般要求学生必选。本课程是理论教学,要与实践课程《单片机实验》相配合。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即衔接在前期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过之后而开出的一门软硬件相结合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片机是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单片机应用是嵌入式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单片机是具有51内核的89X系列8位单片机,本课程的目标是在理解其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单片机软硬件应用设计能力,掌握单片机的应用方法,并为嵌入式应用打下良好基础。讲课内容:本课程以X89C51系列8位单片机为例,详细讲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系统总线扩展存储器设计、并行接口技术、串行接口技术及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等。本课程安排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8.汽车构造(3学分,48+0课时)使用教材:《汽车构造》,关文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四版。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及底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及柴油机的燃油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起动系、点火系、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专业实践打基础,也为在车辆工程行业就业创造条件。讲课内容:典型车型的基本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车辆的基本装配要领,装配技法。新车型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  

9.汽车理论(2学分,32课时)

使用教材: 《汽车理论》,崔胜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1月。

课程目的: 本课程为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一般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以理论讲授为主,创新设计教学内容为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重要参数计算原则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了解市面上常见的自动变速器结构和形式,对于传统带有液力变矩器式的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重要参数的设计原则和步骤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并熟悉目前汽车的新结构、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为毕业后从事车辆专业和动力机械工程方面的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课内容: 系统的掌握汽车的运行原理,燃烧基本理论以及重要参数的设计原则和步骤;掌握汽车自动变速器的运行原理,液压控制部分的设计步骤和原则;

10.汽车设计(3 学分,48+0 课时)

使用教材:《汽车设计》,张缓缓,杨国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课程目的: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汽车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包括整车及底盘各主要总成设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机械式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悬架、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各总成设计应满足的要求、结构方案分类与分析,主要参数的确定原则,零部件的计算载荷确定方法,强度计算方法,主要结构元件分析; 以及汽车设计方法及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等。

讲课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汽车零部件、总成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一般开设在第6学期或第7 学期,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后续车辆或交通工具设计方面知识的重要学习和积累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汽车零部件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训练学生的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并通过课程对应的后续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 选修课介绍


1.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3学分,48+0 课时)

使用教材:《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第2版)》 曲金玉,崔振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机电系各本科专业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的原理与构造,熟悉汽车电器的应用,以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方法。为适应汽车电子化发展的要求,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讲课内容: 本课程主要研究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统、空调系统、辅助系统、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主动安全控制系统、被动安全控制系统、巡航控车系统、悬架电子控制系统、动力转向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使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2.汽车安全技术(2 学分,32+0课时)

使用教材:《汽车安全工程》,郭荣春,曹凤萍主编,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年02 月。


课程目的: 本课程重点从现代车辆的主要安全技术角度上分析车辆安全性的组成,以及车辆驾驶员本身对安全性的认知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述。


讲课内容: 本课程系统的讲述了包括汽车安全工程概述、驾驶员特性与汽车安全性、汽车主动安全性、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汽车安全辅助驾驶技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汽车安全技能检测、汽车安全技术法规和汽车安全评价体系等九部分内容。


3.汽车维修工程(3 学分,48+0 课时)

使用教材:《汽车维修工程》司传胜。沈辉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12年。

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重要的选修课之一,对于专业系统知识,合理协调知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基确知识和汽年修理工艺,掌握必要的维修技能。本课程在国内外均具有广泛的研究基础,是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讲课内容:本课程主要闸述了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汽车维护与修理工艺、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底盘维修、汽车维修质量及评价。


4.汽车造型设计(2 学分,32+0课时)

使用教材:《汽车造型设计-流程实践》,董玉红、徐莉萍著,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课程目的: 以车辆造型设计的流程为主线,通过宏观微观的流程构建、现实的管理构架、崭新的设计构成理论、鲜活的设计实例、切实的人才培养机制、翔实的历史资料,让同学们熟悉或了解车辆设计的整个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宏观的造型工作构架,树立健康理性的造型流程,展现真实的设计实践生活。该门课程是我专业与艺术设计系重点合

作课程,体现了我专业多学科融合特色,也为我们学子进行车辆造型方面的学习提供第一手的锻炼。

讲课内容: 使学生掌握车辆造型方面的基本概念、造型理论以及车辆造型的发展历史,学会工程化方面的车辆造型的构成理论、熟悉鲜活的设计实例、设计案例等。重点学习车辆造型的工作构架,造型流程,展现设计汽车设计师的实践生活。

5.汽车认识与测绘实训(2 学分,32+0 课时)

使用教材:《汽车模型的测绘与制作》,田耕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05 月。


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传统的机械制图类课程和金工实习类课程的结合,一般是开设在大二学年。本课程以“汽车模型”为主线,通过车辆模型的拆装、实体测绘、零件的简单制作以及整车装配等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会绘图的基本知识,零件测绘的基本技能,测绘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简单加工制作的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的重要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车辆方面的整体构造的专业感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工程意识。


讲课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树立学生对于车辆外形整体构造的以及实物制作的能力,从

专业视角的角度上对车辆的构造以及测绘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6.车联网概论(2 学分,32 课时)

使用教材: 《车联网导论》,青岛英谷教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开设。本课程重点讲解汽车互联网的各类知识,讲解车联网中集交通、汽车、通信、安全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前沿知识,讲解车联网对未来智能交通建设和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本课程是我专业重要的是多学科融合专业课,是车辆工程专业与信科物联网专业的合作课程。

讲课内容:

基本因素,初步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本课程主要讲解车联网总数、车联网综述、车联网关键技术、车载设备与导航系统、车联网应用、车联网的商业模式、自动驾驶、车联网的使命等内容。

7.轿车保养学与实训(1学分,8+32课时)

使用教材:《汽车保养与维护》,朱汉楼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年01月。

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车辆专业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根据课程特点,一般开设在大学第二学年下学期开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对车辆业化的保养以及维护有所掌握,熟悉我国车辆维护维修制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车辆维护方面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课内容: 本门课程主要以项目化的方式熟悉车辆保养过程中的融合维护安全准备作业、维护制度认知、汽车维修工具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常用工作液的认知、驾驶员日常维护、汽车菜单式维护作业、不定期维护作业等内容。

8.机械设计基础实践(1学分,0+32 课时)

使用教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王雪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01月。

课程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车辆工程专业第一次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主张目的是:

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为结合点,将机械原理课程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和机构创新设计能力的训练,具有初步的机构选型,机构的组合运用和机构变异的能力。

3.使学生在了解机械运动变换、功能变换和能量传通过程中,对机械运动学、动力学的分析和设计方面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讲课内容: 按照给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子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 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 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

-------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及组合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 制定机构运动循环图;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9.车辆工程专业综合实验(2 学分,0+56 课时)

使用教材: 无

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以工程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训练,是车辆工程专业和机电专业(汽车技术方向)一门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重要专业课程,一般在三年级活四年级开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专业综合实验的方案设计与论证。实验项目的设计与操作,综合调试与分析,归纳总结,产品研发或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业务技能、创新思维和组织协调等综合素质。通过综合性专业实践训练,使学生成为具有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人才。


讲课内容:专业综合实验的项目由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项目在大三或大四期间自由申报,每学期都将组织评审小组对申报项目进行答辩、审批、检查、验收等,项目完成后,学生应提交实验项目的结题报告,由系考核小组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审来确定成绩,每个项目小组人数限定1---3人。立项的课题必须是结合专业的工程技术综合应用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任务和具体技术指标。开题报告要详实科学,方案论证切实可行。实验步骤要具体,理论依据要充分,仿真数据要有效,制作要提交样机或实物;多人合作的项目要分工明确,工作量饱满,进度时间安排合理。在要求程度上主要是针对专业综合实验项目,充分体现实验项目的方案设计及论证、实验方法的应用、实物制作、综合调试和数据分析、实验项目的改进和总结济过程。


10 数字电子技术(B) (3学分,48+0课时》

使用教材: 《数字电子技术基码》(第四版) ,闫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术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枝能,熟悉数字电路中一些典型的、常用的集成电路原理、功能。从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入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毕业后从事相关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讲课内容: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半导体存储器、数模和模数转换。


11.模拟电子技术(B) (3学分,48+0课时)

使用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课程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正确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进行课题设计,安装和调试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课内容: 课程主要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极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电源等内容。

12.汽车CAD/CAE (1学分,0+28 课时)

使用教材:《汽车CAD/CAE技术基础与实例》,羊玢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年。


课程目的; Pro-- E 是集零件造型、工程分析、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CAD/CAE/CAM 软 件。它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汽车,模具等行业,是目前进行产品开发及模具设计最有效的

工具之一。同时了解SolidWorks工程软件的工作环境,机械零件三维造型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的工作流程,学会SolidWorks工程软件进行零件的三维造型,可以将原件(零件和子装配件)组合成装配件,然后对该装配件进行修改、分析或重新定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训,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的技能。(具体选用哪一款商业三维制图软件视上课老师的要求为准。)


讲课内容:围绕汽车产品设计开发这一主线,结合汽车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开发模式,系统介绍CAD /CAE 技术在汽车工程领域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要点;并以大量汽车产品开发项目为案例,在介绍典型汽车零部件功用和结构型式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汽车CAD /CAE 系统,针对CAD/CAE 设计开发目标、设计流程、要素分析等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13车辆人机工程学(2学分,32+0课时)

使用教材:《汽车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美) 毕斯,著,李惠彬等译,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4 年。

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一般开设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理论授课。本课程以人机工程的基本职能为主线,密切结合人体参数、人的感觉响应特性、操纵装置、作业空间设计来阐述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建立人机工程的总体概念,树立 IE 意识,掌握人机工程的原则、方法和技术体系,在汽车设计中突出人--机--环境系统中人的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明确机宜人和人机适机的有机结合以保证人机系统具有最优效能。

讲课内容:

1.理解并掌握人机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人机工程的应用与发展,掌握人机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了解人体生理特性和人体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人体的基本参数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3.能将人机工程运用于汽车设计中。


14.二手车评估(2学分,32+0 课时)

使用教材:《二手车鉴定,评估,交易全程通》,赵培全、周稼铭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课程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新汽车及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目前旧机动车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新汽车、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的各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全面了解旧机动车交易所需的车辆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掌握旧机动车交易价格的特殊性,不仅能够正确地把握车辆实体的有形价值,还要能把握反映在实体之外的各种手续及市场状况的无形价值。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判断旧机动车交易估价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和二手车评估、交易、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讲课内容:根据二手车评估和交易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分为二手车鉴定评估的基础知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二手车交易三大块。其中,二手车鉴定评估的基础知识讲解了汽车分类及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使用的相关知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分为两部分内容,二手车鉴定讲解了二手车鉴定的基本要求和目的、二手车鉴定,二手车拍照等相关基础知识,二手车评估讲解了二手车成新率计算方法、汽车评估的基本方法和二手车评估方法的选择,并列举了部分评估实例,便于读者理解,同时讲解了事故车的损失评估与鉴定;二手车交易讲解了二手车交易基本流程、二手车交易的工作程序、二手车转移登记和手车经销等相关内容。通过本课程关于二手车鉴定评估系列知识的学习,可以比较系统而完整地掌握二手评估及二手车交易的相关程序及手续的办理。

15.汽车金融(2学分,32+0课时)

使用教材: 《汽车金融与贸易(理实一体化教程)》,张国新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 05 月。

课程目的: 本课程主要围绕当今汽车金融与贸易的实际操纵需要,阐述一些关于车辆金融与车辆国际贸易之间的知识,一般开设在第6 或第7 学年,是本专业重要的多学科融合式专业课,同时也是我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知识的基础课程。


讲课内容: 本课程重点围绕汽车金融与汽车国际贸易中的实际操作需要,阐述了汽车保险、汽车消费信贷、汽车置换、汽车贸易方式和贸易支付、汽车贸易合同、汽车贸易货物运输、汽车贸易货物运输保险以及汽车贸易货物的检验、索赔和仲裁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方法。


(三) 学习方法建议与车辆专业特色建设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校效果和效果以及达到学习目的重要手段,进入大学校园后,意味着

学环境与填鸭式的高中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你只有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大学,才能不被大学所淘汰。大学中的学习与高中的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学中的学习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自己,包括自我的选择和爱好,学习什么,什么时候学习,学习到什么程度,都是要靠自己把握。更为重要的是,大学中的学习,更多的是以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培养工程应用化能力为始点,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良好的世界观对待大学世界,用广阔的视角对待大学学习,尽最大化的展现多姿多彩的自己。如仍然惯性的采用高中时的学习方法或思维方式则显然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1、被动转主动

首先,大学和高中学习方法中最大的不同在于之前的被动学习要积极转化为主动学习,你必须确认自己才是自我知识体系的主人,推动学习前进的动力来源一定是自己,学会管理自我学习,而且必须是积极管理,因为它与你将来的事业息息相关,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将来的工作和发展。一个主动学习的学生意味着进入大学后,就开始规划了自己的未来。在这里,所有的老师都建议你,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把自己的学业建立在别人的“催促”上。


2、实践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大学还有个很大的特点,在这片土地上,你有很多实践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浪费这些宝贵机会。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尤其是我们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此。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这种实践建议多多采用学科竞赛,几人一组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同时,大家也以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在不影响学业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机会还能得到老师“额外”的知识讲授,非常值得一试。

   总之,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同学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只要我们在学习方面做到循序渐进、勤于思考、一丝不苟,善于总结,持之以恒,我们的大学学习道路上一定会更加顺利的!


3、车辆工程专用型人才教学体系的构成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产销量均为第一的国家,汽车工业体系在我国的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突出“应用型”特色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为此,我校于2013 年开始申报车辆工程专业,并于2015年初期就定位为第一届招,但本专业起点高,建设成果多。车辆工程专业从建设初期就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主要分为整体课程模块、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4、实施特化建设的“双创”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本专业在秉承我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创业”的重要思想,响应我国政府积极推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在专业建设中积极实施“双创式”教育,培养国家的“双创式”人才。

  本专业特色化的“双创”式人才为“5+1”模式,其中5代表智能汽车、电动汽车、节能汽车、汽车CAD、汽车造型设计,这5个特色创新实践平台: 1代表一个车辆工程专业创业训练平台。该平台依托汽车特色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训练基地和成果孵化器,成立创业指导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学生优选汽车特色创新平台的科技作品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引导学生将创新成果通过创创业平台孵化,注册成立公司,实现创新与创业的紧密结合。同时,本专业是我校少有的省级创新创业专业,推行学生的创新创业是本专业建设的根本宗旨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

(1)双创平台基础建设:

一方面嫁接嘉庚学院“大学生创业平台服务区”,对于本校创新创业团队通过申报方式,

获得我院一系列项目支持计划,包括免费提供创业房屋、水电费、提供统一的网络服务,基本的电脑和打印办公用品等,此外还能以优推的方式,提供小额贷款、法律咨询等帮助; 另一面直接采用“工作室”的方式,通过在我院图书馆或我系车辆实验室内开展“双创式”各类活动,由车辆或其他专业老师进行帮扶,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项目开发式的方式实施。

(2) 制定出台平台成果孵化政策:积极引导各大车辆专业特色创新平台的科技成果,校级、

省级以及国家级创业创新活动成果,实验室开放项目成果,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成果进行相关孵化工作,并积极联系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特别是企业资源,将成果付诸于实践化、生产化。

(3) 配置导师: 大学生进行“双创”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因为知识面,知识积累,技能欠缺等问题,为此本专业为进行“双创”活动的学生进行导师匹配,在创新思维、工程素养、

项目管理、市场开拓、职业与技能、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免费指导。此外,还可以通过导师积极联系我院各类实验室,为“双创”活动提供所需的仪器设备、操作实验空间,提供创新活动下一定额度的元器件资助,提供研究过程中必须的软件平台和网络环境。“双创”导师定期组织创新创业研讨交流,提升创新团队的水平,根据学生的“双创”活动表现,提供相关学分认证。

(4) 鼓励创新创业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竞赛活动: 通过课外学术科技立项的形式,培育各大创新团队通过申请课外科技立项的形式,培有各大创新团队通过申请科技发明、制作发明等,参加校、省级、国家级以及国际合作类活动的“双创”类相关活动。

   综上所述,本专业积极鼓励大学生在校期可创新创业,借我国政府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迎接新的调整和机遇,并培育出更多新型“双创”人才。同时,本专业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勤于实践”的创业创新文化,搭建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加快构建以创业服务、中介服务、交流合作、技术创新、创业融资、人力贷源、政策法规和创新文化等支持平台为主要内涵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四、车辆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车辆工程专业属于我国较为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结合较为紧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遵从教育部、我校的相关设置要求,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和实践课等,学生必须按照规定修学分并总体上修160学分才能正常毕业。另一方面,为更加体现出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的特色,同时为适应新时代“创新创业”的要求下,本专业建设过程中实施了“六课工程”(当然,这是指六类课程,不是指六个课程),内容如下:第一类,《汽车概论》、《汽车文化》等校选课或专业选修课,建设成为“兴趣课”,课程教学目的为普及车辆和交通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汽车知识的兴趣,扩展学生汽车专业知识的视角,同时纠正学生在理解车辆专业知识方面的错误概念;第二类,《汽车造型设计》、《汽车金融》、《车联网概论》等,为校选课或专业选修课,建设成为“联合课”,即该课程特色为我院艺术系老师与本系车辆工程教师合作授课,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关于车辆造型的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动手设计能体现自我设计意识的车辆油泥模型;第三类,《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等,为本专业重要专业基础和其他专业选修课。建设成为我系“精彩课”。由于其在车辆工程专业学习构架里面的重要基础作用,因此课程建设力度非常大,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车辆此类基础知识时的效果;第四类,《新能源汽车设计》、《车辆关键零部件设计》、《汽车CAD/CAE》 等课程为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建设成为“创新课”,目的是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突出性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创性,通过将之前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自我创新的良好结合,逐步成为培养“创客”的课程。第五类,《轿车保养学与实训》、《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等专业选修课,建设成为典型的“应用课”,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对于日常车辆的正常维护保养和修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对于一些常见的保养方式、方法的技能操作达到能动手,会动手的程度。此外,对于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机控制主要方式、方法有所掌握,并能通过实验室相关设备实现电动车内电机控制车轮运转的编程。第六类,《车辆关键零部件设计》、《工业网络与通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等为汽车生产线的典型应用课(包括其配套的实训课程),建设成为“产业课”。该类课程体现来源于企业生产第一线,教学内容符合企业生产或研发第一线特征,其授课案例,操作方法,实训项目内容等均来源于企业第一线。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熟悉了企业生产线上的控制流程以及控制器研发过程。